Search

#微冷 一個殖民帝國,兩種態度

今天是東京奧運開幕式,再來分享關於日本,關於...

  • Share this:

#微冷 一個殖民帝國,兩種態度

今天是東京奧運開幕式,再來分享關於日本,關於奧運的故事。

在日本帝國崛起以後,陸續將臺灣與朝鮮納作殖民地。作為殖民地人民,臺灣人和朝鮮人只能透以殖民母國──日本人的身分參加奧運。

1936年,臺灣奧運的第一人張星賢繼入選1932年洛杉磯奧運再次入選日本奧運代表隊。除了來自臺灣的代表以外,朝鮮選手也在代表團的行列中。

在馬拉松的賽場上,來自朝鮮的孫基禎和南昇龍分獲金牌與銅牌。孫基禎甚至打破當時紀錄,而這樣的成果也讓他不僅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牌的朝鮮人,也是第一位獲得奧運馬拉松金牌的亞洲人。

然而,在頒獎臺上,他不僅刻意以大會贈送的月桂樹擋著身上的日章旗,還在《君之代》響起時低頭。後來,在接受訪問時,他除了強調自己來自朝鮮以外,他也提及被迫代表日本出賽讓他感到屈辱。

好消息傳回國內以後,《東亞日報》在刊登典禮上的照片時,將孫基禎身上的日章旗移除。這件事被朝鮮總督府發現以後,引起總督府的大動作,造成了八名報社職員受到拘禁,《東亞日報》同時被停刊9個月。

而臺灣的張星賢沒能奪牌,不過他對日本還是充滿期待,「所幸,下一回的奧運將在東京舉辦,我認為這是發揚國民總精神的機會。……如此宏偉的的奧運運動場,我們日本到底是無法建造的,但是以我們的精神與努力,必定能夠舉辦具歷史性的奧運。……希望在下回的第十二屆東京奧運時,能培育出不是像我一樣難以期待的選手,也不是只有一個選手,但願能夠培育出更多更堅強的選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張星賢是基於「我要打敗在臺灣的所有日本人,成為日本代表選手參加奧運」的心情,因而以參加奧運為目標。)

在同一個殖民母國之下的兩個殖民地,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張星賢之前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實踐,1940年的東京奧運因為戰爭而停辦,也可以說是一種歷史意義。不過,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時,三度代表日本出賽和日本運動界交好的張星賢卻沒有成為代表團的一員。原因或許是和日本關係密切吧,他曾在回憶錄中猜想「我出生在日本殖民地的臺灣,接受日本教育,當過三次日本代表選手,想法較接近日本人,許多朋友都是日本人。從曾經被日本人凌虐的中國人來看,我可能是個可恨的中國人。」

張星賢複雜的身分認同與情緒更是在另外一段文字表露無疑「曾經被割讓給日本,受到殖民統治的臺灣,光復後回歸中華民國,我當初抱著希望回歸中國人,但不知為何,光復後至今三十年,我的命運,宛如被迫必須承受當養子的心情一樣。」

關於孫基禎,戰後韓國獨立以後,他持續在韓國田徑界服務,執教出許多韓國名將。在1988的漢城(首爾)奧運中,由孫基禎擔任火炬手,將聖火帶入開幕式會場。

前陣子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官網上列出日本歷屆代表團時,1936年將孫基禎列入,但沒有詳細標註國籍,引起部分韓國團體抗議。

臺灣、中華民國、日本、朝鮮,這些國家之間排列組合下的關係大概是東亞難以消除的歷史纏結。


Tags:

About author
編輯群: Miss. Monday Mr. Tuesday Miss Austral 聞史迭 Mr. Thursday Mr. Friday Mr. Saturday Mr. Holiday Mr.St. Patrick's Day Mayaman (馬雅人) Miss Shopaholic Mr. Yesterday 科宅日冷人
宗旨是:「知道這個要幹嘛啊!?」的冷知識平台。 無處不是冷知識。 什麼都講,什麼都聊,讓我們來談冷。 投稿、授權、合作請洽: [email protected] 或直接私訊我們也可唷!
View all posts